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ABB机器人配件服务中心    

ABB机器人配件|机器人配件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新闻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新的亮点?
新闻中心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有哪些新的亮点?
发布时间:2025-04-19        浏览次数:1        返回列表
  1. 宗旨与定位

    • 本届大赛以“创新驱动、智能进化、场景赋能、生态协同”为宗旨,致力于推动机器人行业的技术突破与应用拓展。

    • 大赛旨在激发创新潜力,集聚创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交流展示、项目孵化、产融对接、协同创新的平台。

  2. 组织机构与评审

    • 大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主办。

    • 评审委员会由行业权威专家组成,确保评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3. 赛道设置与参赛范围

    • 大赛设企业组和创客组,面向全国中小企业、创客团队、科研院校等招募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项目。

    • 参赛项目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机器人+应用等多个领域。

  4. 奖励与支持

    • 大赛设立奖金奖励,对获奖项目颁发奖金及证书。

    • 优秀参赛项目将获得推介展示、投融资对接、孵化落地等全方位支持。

    • 获奖项目还有机会参与“创客中国”全国企业组500强、创业组300强评选。

  5. 特色活动与服务

    • 大赛期间将举办系列特色活动,如项目路演、产融对接会等,促进参赛项目与投资者的对接。

    • 承办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参赛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6. 参赛项目质量与影响力

    • 第九届大赛中,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占总项目数量的40%以上,反映了人形机器人在行业中的热度。

    • 获奖企业如上海玄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大赛获得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链接和投资机构的关注。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于2025年4月17日在上海正式启动,聚焦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新突破与产业赋能,呈现以下新亮点:

一、赛事宗旨升级:技术驱动+场景落地双轮驱动

本届大赛以“创新驱动、智能进化、场景赋能、生态协同”为宗旨,在原有技术创新基础上,新增对场景化应用的考核,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真实产业场景。例如,参赛项目需展示在物流、医疗、制造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强化技术落地的价值导向。

二、赛道设置细化:覆盖全产业链创新需求

大赛分设企业组创客组,重点聚焦以下领域:

  • 人形机器人:要求具备高稳定性、环境感知与交互能力,推动其在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的应用。

  • 核心零部件:鼓励高精度伺服电机、传感器等关键技术的国产替代。

  • 机器人+应用:结合行业痛点,探索机器人在医疗手术、冷链仓储等垂直场景的解决方案。

  • 具身智能:融合AI大模型与机器人本体,提升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能力。

三、政策支持加码:专精特新培育与产融对接深化

  • 直通认定机制:获奖项目可优先推荐参与“创客中国”全国500强评选,并享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政策支持。

  • 产融对接升级:联合中信银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提供投融资路演、园区落地、供应链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例如,优秀项目可获优先入驻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享受租金减免与专项扶持。

四、评审标准革新:技术成熟度与产业价值并重

评审委员会由复旦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等权威专家领衔,新增“场景落地可行性”评分维度。例如,在决赛路演中,项目需展示商业化路径、成本控制方案产业链合作计划,引导技术向产业价值转化。

五、生态协同强化:政企研用四方联动

  • 政府引导:上海市普陀区为参赛项目提供产业生态对接、人才落户、政策解读等支持,吸引全国优质项目落地。

  • 行业协作:联合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上海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为项目提供标准认证、测试验证服务。

  • 学术赋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六、参赛项目质量跃升:聚焦行业前沿与需求痛点

  • 项目来源:吸引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196个优质项目,其中人形机器人占比超40%,涵盖医疗陪护、特种作业等场景。

  • 技术亮点:部分项目已实现动态避障、多模态交互等功能,如上海玄刃科技的AI驱动生物自动化智造解决方案已获全国50强,技术落地场景拓宽至生物医药领域。

结语: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的关键一跃

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通过技术升级、场景深化、政策赋能三位一体布局,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展示舞台,更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加速机器人技术向“专精特新”演进。对于从业者而言,把握场景化需求、强化技术落地能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将是突围关键。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3175557688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