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ABB机器人配件服务中心    

ABB机器人配件|机器人配件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新闻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频繁的让伺服驱动器使能/失能!
新闻中心
频繁的让伺服驱动器使能/失能!
发布时间:2025-09-10        浏览次数:4        返回列表

频繁对伺服驱动器进行使能(Enable)和失能(Disable)操作,虽然在短期测试或特定场景下可行,但必要,但长期来看可能对伺服系统的寿命、稳定性和控制精度产生负面影响。以下是具体分析及优化建议:

一、频繁使能 / 失能的潜在问题

  1. 机械冲击与磨损

    • 每次使能时,伺服电机从静止状态突然建立磁场并进入就绪状态,可能产生瞬时扭矩冲击(尤其带负载时),导致联轴器、齿轮等传动部件疲劳磨损;

    • 失能后电机处于自由状态,若负载有重力或惯性(如垂直轴、大惯量负载),可能发生 “坠轴” 或位置偏移,再次使能时需重新定位,增加机械冲击。

  2. 电气元件损耗

    • 使能 / 失能过程中,驱动器内部的功率器件(IGBT、继电器)频繁开关,会产生电应力和温升,降低其使用寿命(尤其频繁操作时,可能导致触点氧化或器件老化);

    • 每次使能时,编码器与驱动器的通信需要重新同步,高频次同步可能增加通信错误概率(尤其在干扰环境下)。

  3. 控制精度下降

    • 失能后电机轴可能因负载微动导致位置偏差,再次使能时需执行回零或位置修正,影响生产效率;

    • 频繁状态切换可能导致驱动器内部 PID 参数暂态调整,引起短期的速度 / 位置波动(尤其在高精度定位场景)。

  4. 系统响应延迟

    • 使能操作通常需要 10~100ms 的建立时间(驱动器完成自检、磁场建立),频繁切换会增加系统响应延迟,不适合高速动态控制场景。

二、允许频繁操作的特殊场景(需谨慎)

在以下情况中,可能需要频繁使能 / 失能,但需采取保护措施:


  • 安全联锁要求:如设备维护时需紧急失能,或通过安全继电器(如 STO 功能)实现安全停车;

  • 多轴分时工作:资源受限的设备中,非工作轴失能以节省能耗(如间歇式生产线的备用轴)。


保护措施


  • 失能前确保电机处于零速状态(避免惯性冲击);

  • 垂直轴或大惯量负载需搭配机械制动器(失能时抱紧,使能后释放);

  • 使能 / 失能指令增加 100ms 以上延时,避免高频次抖动(如通过 PLC 定时器滤波)。

三、优化方案:减少不必要的使能 / 失能

  1. 保持使能状态,通过指令控制启停
    大多数场景下,无需失能即可实现电机启停,推荐通过以下方式替代失能操作:

    示例(PLC 控制逻辑):

    ladder


    • 位置模式:发送 “目标位置 = 当前位置” 的指令,电机保持静止(扭矩保持,防止负载移动);

    • 速度模式:发送 “速度指令 = 0”,电机零速运行(维持使能,随时响应新指令);

    • 扭矩模式:发送 “扭矩指令 = 0”,电机自由旋转(适合无负载或轻载场景)。

  1. 利用驱动器的 “待机模式”
    部分高端伺服驱动器(如伦茨 i500、三菱 MR-J5)支持 “低功耗待机” 功能:

    配置方法:通过驱动器参数(如伦茨P8-10)设定待机阈值和电流比例。

    • 使能状态下,若电机长期静止(如超过 10 秒),自动降低励磁电流(维持位置,减少发热);

    • 需响应时快速恢复满励磁,避免频繁使能 / 失能。

  2. 合理设计控制逻辑

    • 仅在必要时失能(如设备急停、长时间停机、安全防护触发);

    • 短时间暂停(如工件更换)采用 “零速保持” 而非失能;

    • 多轴系统中,非工作轴可保持使能(零速),避免频繁切换。

四、总结

频繁使能 / 失能是 “性价比低” 的操作方式,会增加机械磨损和电气损耗,建议优先通过 **“零速指令”“扭矩保持” 或 “待机模式”** 替代,仅在安全或长期停机场景下执行失能。若必须频繁操作,需搭配机械制动和指令滤波,降低对系统的影响。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3175557688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