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ABB机器人配件服务中心    

ABB机器人配件|机器人配件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新闻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使用ABB协作机器人搭建复合机器人!
新闻中心
使用ABB协作机器人搭建复合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5-10-22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使用 ABB 协作机器人(如 YuMi、GoFa、SWIFTI 系列)搭建复合机器人,核心是将协作机器人与移动平台(AGV/AMR)、末端执行器(夹爪 / 工具)及感知系统(视觉 / 力控)集成,实现 “移动 + 操作” 的复合功能(如柔性搬运、跨工位装配)。以下是具体搭建流程、关键组件选型及调试要点:

一、搭建前的核心需求与方案规划

首先明确复合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车间物料转运、产线上下料、精密装配),确定核心技术指标,避免组件选型冗余或不足:

技术指标规划要点
负载能力协作机器人负载(如 YuMi 0.5kg、GoFa 5kg)需匹配末端工具 + 工件重量,预留 10%-20% 余量
移动范围AGV/AMR 的续航(如 8 小时)、最大速度(如 1m/s)、定位精度(如 ±5mm,需配合激光 SLAM)
操作精度协作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如 ±0.02mm)+ 移动平台定位精度,满足工件对接需求(如 ±1mm)
安全等级协作机器人需符合 ISO/TS 15066(人机协作安全),移动平台需具备急停、避障功能
通信兼容性确保机器人、AGV、感知系统支持统一通信协议(如 EtherNet/IP、Profinet、ROS)

二、关键组件选型与硬件集成

复合机器人的硬件核心是 “协作机器人 + 移动平台 + 末端工具 + 感知系统”,需确保组件间机械适配、通信兼容:

1. 核心组件选型

组件类型选型建议(ABB 及兼容品牌)关键参数要求
协作机器人- 轻负载场景:ABB YuMi(双腕,适合精密装配)- 中负载场景:ABB GoFa IRB 15000(5kg 负载,臂展 1.5m)- 高速场景:ABB SWIFTI IRB 1100(1.1kg,速度快)重复定位精度 ±0.02mm~±0.05mm,支持力控、视觉引导
移动平台(AGV/AMR)- 自主导航:MiR AMR(如 MiR100,支持激光 SLAM,定位 ±5mm)- 轨道导航:SICK AGV(适合固定路径,定位 ±2mm)负载≥50kg(含机器人 + 工件),支持 EtherNet/IP 通信,具备自主避障(激光雷达 + 超声波)
末端执行器- 夹爪:Robotiq 2F-85(气动 / 电动,适配 5mm~85mm 工件)- 工具:定制吸盘(真空式,适合板材 / 包装)重量≤机器人负载的 30%,带力反馈(如 Robotiq Force Torque Sensor),避免压伤工件
感知系统- 视觉:ABB 3D Vision Sensor(如 PrimeSense,定位工件 ±0.1mm)- 力控:ABB Force Control Kit(力控精度 ±0.1N)视觉需支持工件姿态识别(如倾斜、旋转),力控支持碰撞检测、柔顺装配
通信与控制模块- 网关:HMS Anybus(转换 EtherNet/IP 与 ROS 协议)- 控制器:ABB OmniCore E10(机器人控制器,兼容 AGV 通信)支持实时通信(延迟≤10ms),确保机器人与 AGV 动作同步

2. 硬件集成步骤

(1)机械安装:确保稳定性与负载平衡
  • 机器人与移动平台固定

    1. 在 AGV/AMR 顶部安装定制安装板(材质:铝合金,厚度≥10mm),安装板需与 AGV 底盘刚性连接(避免振动导致机器人精度下降);

    2. 将协作机器人底座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上,使用水平仪校准机器人底座水平(误差≤0.1mm/m),确保机器人运行时无倾斜;

    3. 配重设计:若机器人安装在 AGV 边缘,需在 AGV 另一侧添加配重块(重量 = 机器人重量的 1/2~1/3),避免 AGV 重心偏移导致倾倒。

(2)末端工具安装:适配力控与通信

    1. 将末端夹爪 / 工具通过机器人腕部的法兰接口(如 ISO 9409-1)固定,拧紧力矩按机器人手册要求(如 GoFa 法兰力矩 25N・m);


    1. 连接工具的气管 / 电缆:气动夹爪需接气管(直径 6mm,压力 0.5~0.7MPa),电动工具需通过机器人腕部的信号接口(如 ABB XS100)连接电源与通信线,确保工具动作可控。

(3)感知系统安装:优化识别范围
  • 视觉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腕部(随动识别,适合抓取移动工件)或 AGV 顶部(固定识别,适合定位工位),确保传感器视野覆盖工件放置区域(如抓取工位的托盘);

  • 激光雷达:安装在 AGV 四周(高度 15~30cm),避免遮挡,确保避障范围≥1m,覆盖机器人操作半径(如 GoFa 操作半径 1.5m,雷达覆盖需≥2m)。

三、软件与通信集成:实现 “移动 + 操作” 协同

复合机器人的核心是让协作机器人与移动平台 “同步动作”(如 AGV 到位后机器人开始抓取),需通过通信协议与控制逻辑实现协同:

1. 通信协议选型与配置

优先选择实时性高、兼容性强的协议,确保机器人与 AGV 的状态互传延迟≤10ms:

通信场景推荐协议配置要点
机器人 ↔ AGVEtherNet/IP1. 在 ABB OmniCore 控制器中启用 EtherNet/IP 从站,设置 IP 地址(如 192.168.1.10);2. 在 AGV 控制器(如 MiR)中添加机器人为 EtherNet/IP 主站,配置信号交互(如 AGV 到位信号、机器人就绪信号)
机器人 ↔ 视觉传感器ABB Vision Interface1. 在 RobotStudio 中安装 ABB 视觉插件(如 Vision Master);2. 校准视觉与机器人的坐标关系(手眼标定,精度 ±0.1mm)
远程监控(可选)OPC UA在机器人控制器中启用 OPC UA 服务器,对接 MES 系统,实时上传位置、负载状态

2. 控制逻辑编写(基于 RobotStudio)

以 “AGV 搬运工件→机器人抓取→AGV 转运→机器人放置” 的流程为例,编写 RAPID 程序(ABB 机器人编程语言):

rapid

MODULE CompositeRobot
    ! 定义信号:AGV到位(DI_AGV_Ready)、机器人就绪(DO_Robot_Ready)、夹爪夹紧(DI_Gripper_Closed)
    SIGNAL DI_AGV_Ready FROM "EtherNetIP:192.168.1.20:0" ; ! AGV到位信号(来自AGV)
    SIGNAL DO_Robot_Ready TO "EtherNetIP:192.168.1.20:1" ; ! 机器人就绪信号(发送给AGV)
    SIGNAL DI_Gripper_Closed FROM "LocalIO:0" ; ! 夹爪夹紧信号(来自末端工具)

    PROC Main()
        ! 1. AGV移动到抓取工位
        DO_Robot_Ready := TRUE ; ! 机器人就绪,通知AGV启动
        WaitDI DI_AGV_Ready, 1 ; ! 等待AGV到位(DI_AGV_Ready=1)
        DO_Robot_Ready := FALSE ;

        ! 2. 机器人抓取工件(视觉引导)
        Vision_Locate "Workpiece", pos_Work ; ! 视觉定位工件位置(pos_Work为目标坐标)
        MoveJ pos_Approach, v1000, z50, tool_Gripper ; ! 移动到工件上方
        MoveL pos_Grasp, v500, fine, tool_Gripper ; ! 移动到抓取位置
        DO_Gripper_Open := FALSE ; ! 夹爪夹紧
        WaitDI DI_Gripper_Closed, 1, 5 ; ! 等待夹紧(5秒超时)

        ! 3. AGV移动到放置工位
        DO_Robot_Ready := TRUE ; ! 通知AGV开始转运
        WaitDI DI_AGV_Ready, 1 ; ! 等待AGV到达放置工位
        DO_Robot_Ready := FALSE ;

        ! 4. 机器人放置工件
        MoveJ pos_Place_Approach, v1000, z50, tool_Gripper ; ! 移动到放置位置上方
        MoveL pos_Place, v500, fine, tool_Gripper ; ! 移动到放置位置
        DO_Gripper_Open := TRUE ; ! 夹爪打开,释放工件
        WaitTime 0.5 ; ! 等待0.5秒确保释放

        ! 5. 复位,准备下一次循环
        MoveJ pos_Home, v1000, z50, tool_Gripper ; ! 机器人返回Home位
        DO_Robot_Ready := TRUE ; ! 通知AGV返回抓取工位
    ENDPROC
ENDMODULE

四、调试与安全验证

1. 分阶段调试:先单机后协同

  • 第一步:单机调试

    1. 机器人调试:手动操作机器人移动,测试末端工具的开合、力控功能(如抓取工件时力控触发,避免过载);

    2. AGV 调试:单独运行 AGV,测试自主导航、避障功能(如遇到障碍物时 1 秒内停止),确保 AGV 在目标工位的定位精度≤±5mm。

  • 第二步:协同调试

    1. 信号交互测试:在 RobotStudio 中模拟 AGV 到位信号(DI_AGV_Ready=1),观察机器人是否触发抓取动作;

    2. 流程测试:运行完整 RAPID 程序,记录各步骤的时间(如 AGV 移动时间、机器人抓取时间),优化动作节奏(如 AGV 移动时机器人提前准备 Home 位,减少等待时间)。

2. 安全验证:符合人机协作标准

  • 碰撞检测测试

    1. 手动触发机器人与固定障碍物的轻微碰撞(如泡沫块),验证协作机器人的力控碰撞检测是否生效(如机器人立即停止,力控阈值≤50N);

    2. 测试 AGV 的避障功能:在 AGV 路径上放置人员模型,验证 AGV 是否在 1m 外减速、0.5m 外停止。

  • 急停测试:触发复合机器人的急停按钮(AGV 急停、机器人急停),确保所有运动轴(AGV 车轮、机器人关节)在 1 秒内停止,且重启后需手动复位程序。

五、典型应用场景与优化建议

1. 典型场景:电子车间柔性上下料

  • 配置:ABB GoFa IRB 15000(5kg 负载)+ MiR100 AMR + Robotiq 2F-85 夹爪 + ABB 3D 视觉;

  • 流程:AGV 从物料架取料盘→移动到产线→机器人抓取工件(视觉定位)→放置到生产线夹具→AGV 空盘返回物料架;

  • 优化:在 AGV 上添加料盘检测传感器(如光电传感器),避免空盘运输。

2. 优化建议

  • 精度提升:若 AGV 定位精度不足(如 ±5mm),可在目标工位添加定位销 / 二维码,通过视觉二次定位(精度 ±0.1mm);

  • 效率优化:采用 “并行动作”(如 AGV 移动时机器人调整姿态),减少单循环时间(如从 60 秒压缩至 45 秒);

  • 维护便捷:在 RobotStudio 中添加故障诊断程序(如检测夹爪未夹紧时报警),并通过 OPC UA 上传故障信息至 MES 系统。

总结

ABB 协作机器人搭建复合机器人的核心是 “硬件适配 + 通信协同 + 安全验证”,需优先确保组件间的机械稳定性(如机器人与 AGV 的刚性连接)和通信实时性(如 EtherNet/IP 延迟≤10ms),再通过分阶段调试优化动作流程。最终实现 “移动灵活、操作精准、安全协作” 的复合功能,满足柔性制造的跨工位、多场景需求。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3175557688
  • 添加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