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焊机器人重工焊接保护气节约,核心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规范设备管理、减少泄漏损耗三大方向,在不影响焊接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气耗。
通过调整参数让保护气 “用在刀刃上”,避免过量供给造成浪费。
匹配焊接方法与气流量:不同焊接方式(MIG/MAG、TIG)对应不同气流量,重工焊接常用 MIG/MAG 焊,平板对接可将气流量控制在 18-22L/min,角接或厚板焊接调整为 22-25L/min,避免盲目调至 30L/min 以上。
缩短提前送气与滞后停气时间:提前送气时间从默认 3-5 秒缩短至 1-2 秒(确保起弧前形成保护氛围),滞后停气时间从 5-8 秒调整为 2-3 秒(保证焊缝收尾冷却不氧化),减少无效供气时间。
优化焊接路径与姿态:通过机器人示教优化路径,减少空行程(空行程时关闭或减半供气),同时保持焊枪与工件夹角稳定(通常 15-20°),避免因姿态不当扩大保护范围导致气耗增加。
设备泄漏是保护气浪费的隐形 “黑洞”,需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
定期排查泄漏点:每周用肥皂水涂抹气瓶接口、减压阀、气管接头、焊枪喷嘴等部位,冒泡处即为泄漏点,及时更换老化密封圈、破损气管,紧固松动接头。
选用高效供气部件:更换低阻力减压阀(减少压力损失)和防泄漏接头(如快速自锁接头),焊枪选用密封性好的喷嘴和导电嘴,避免因部件老化导致漏气。
合理存储与使用气瓶:气瓶直立存放并固定,开启时缓慢调压(输出压力控制在 0.2-0.3MPa,无需过高),不用时关闭气瓶总阀,长期停用需断开气管连接,防止缓慢泄漏。
通过规范操作和环境控制,进一步降低气耗。
避免长时间待机供气:机器人待机超过 10 分钟时,手动关闭保护气阀门或通过程序设置自动断气,再次启动时自动恢复供气,减少待机期间的持续消耗。
控制焊接环境风速:重工车间多为开放式环境,风速超过 2m/s 时会吹散保护气,需搭建简易防风罩(如用防火布围挡),或适当提高气流量(不超过 30L/min),避免因防风不足增加气耗。
分类回收余气:多个气瓶同时使用时,将剩余压力低于 0.5MPa 的气瓶集中回收,通过汇流排合并使用,避免剩余气体直接排放浪费。
针对封闭或半封闭焊接环境,可通过回收装置将未充分利用的保护气循环使用,降低消耗。
加装气体回收系统:在焊接工作站周围设置密封罩,搭配真空泵和过滤装置,将焊接过程中溢出的保护气回收、过滤后,重新输送至焊枪供气回路,可提高气体利用率约 20%-30%。
集中收集再处理:对于多机器人工作站,采用集气管道将各工位的多余气体集中收集,经干燥、净化处理后,输送给对气体纯度要求较低的焊接工序(如打底焊),实现分级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