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主站|会员中心|保存桌面

ABB机器人配件服务中心    

ABB机器人配件|机器人配件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新闻分类
首页 > 新闻中心 > ABB机器人发生碰撞后如何进行故障诊断?
新闻中心
ABB机器人发生碰撞后如何进行故障诊断?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ABB 机器人发生碰撞后的故障诊断需按 “安全确认→碰撞评估→信号与数据排查→机械与功能验证” 的流程逐步推进,核心是定位碰撞对机械结构、控制系统及外部设备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

一、第一步:紧急处理与安全确认(避免二次损伤)

  1. 立即停止机器人运动

    • 碰撞发生后,第一时间按下示教器上的 “急停按钮” 或控制柜急停开关,切断机器人动力电源,防止碰撞后惯性导致的二次位移或结构损伤。

    • 若机器人处于自动模式且有外部设备(如传送带、夹具),同步停止外部设备,避免联动故障。

  2. 现场安全评估

    • 检查机器人周围环境:确认是否有人员受伤、外部设备(如夹具、工装)损坏,或机器人与周边物体(如机床、护栏)仍处于接触状态,先移除障碍物或分离接触部位。

    • 确认控制柜内无异常(如烟雾、异响、烧焦味),若存在电气故障迹象(如火花、异味),立即断开总电源,禁止后续操作。


二、第二步:碰撞等级与初步评估(判断损伤范围)

根据碰撞的力度、部位及机器人反馈,初步判断损伤类型,为后续诊断提供方向:

碰撞类型常见表现可能损伤范围
轻微碰撞机器人暂停运动,示教器报 “碰撞检测” 报警(无报错代码或报 50029),手动拖动关节无卡顿碰撞检测功能触发(软件层面),机械结构无物理损伤
中度碰撞示教器报 “关节过扭矩”(如 50033)或 “位置偏差超限”(如 50042),手动拖动关节有轻微阻力关节减速器轻微错位、连杆或夹具变形,电机负载异常
重度碰撞机器人关节明显偏移、部件(如手腕、法兰)变形 / 断裂,控制柜报 “电机故障”(如 50018)机械结构严重损伤(减速器、轴承损坏),电机或编码器故障

三、第三步:控制系统与信号排查(定位电气 / 软件问题)

通过示教器、RobotStudio 或控制柜信号,提取碰撞相关数据,判断是否存在控制系统故障:

  1. 查看报警代码与日志

    • 50029:Collision detected(碰撞检测触发,可能是软件误报或轻微碰撞);

    • 50033:Joint torque excess(关节扭矩超限,提示机械阻力过大或电机负载异常);

    • 50018:Motor fault(电机故障,可能是碰撞导致电机过载或内部损坏);

    • 50042:Position deviation(位置偏差超限,机械结构偏移或编码器数据异常)。

    • 示教器操作:进入 “ABB 菜单→故障诊断→报警日志”,筛选碰撞发生时间点的报警,记录关键代码:

    • 通过报警描述判断故障根源:若为 “扭矩超限” 优先查机械阻力,若为 “电机故障” 需进一步检测电机状态。

  2. 检查碰撞检测功能配置

    • 若机器人配置 613-1 Collision Detection(碰撞检测软件包),进入 “控制面板→运动→碰撞检测”,确认功能是否启用、灵敏度是否合理(灵敏度过高可能导致轻微接触即触发报警)。

    • 查看 “Motion Supervision Triggered” 系统输出信号(可在 “I/O 配置→系统信号” 中找到),若信号持续激活,说明碰撞检测功能未复位,需手动复位或排查是否存在持续阻力。

  3. 验证编码器与电机信号

    • 若某关节电机电流持续偏高(超过额定电流 120%),说明该关节存在机械卡阻;

    • 若编码器 “位置数据” 与实际关节角度不符(手动转动关节后,数据无变化或跳变),可能是编码器连接线松动或内部损坏(碰撞导致接线脱落)。

    • 进入 “故障诊断→电机信息”,查看各关节电机的 “电流”“温度”“扭矩” 数据:

四、第四步:机械结构检查(排查物理损伤)

机械损伤是碰撞后最常见问题,需按 “从末端到基座” 的顺序逐一检查,重点关注高负载、易变形部位:

  1. 末端执行器与法兰

    • 检查夹具、吸盘等末端设备是否变形、断裂,法兰连接螺栓是否松动(用扭矩扳手按手册标准扭矩复紧,如 IRB 6700 法兰螺栓扭矩约 35N・m)。

    • 若法兰存在径向或轴向偏移,需用百分表测量法兰端面跳动(标准值≤0.1mm),超差则说明手腕或法兰变形。

  2. 关节与连杆

    • 若关节无法顺畅转动,可能是减速器内部齿轮错位、轴承损坏,或连杆变形导致卡阻;

    • 检查关节外罩是否有裂纹、漏油(减速器密封损坏会导致润滑油泄漏),若漏油需立即停止使用,避免减速器进一步磨损。

    • 手动拖动各关节(需先将机器人切换至 “手动限速模式”,松开电机刹车),感受是否有卡顿、异响或阻力异常:

  3. 基座与固定部件

    • 检查机器人基座固定螺栓是否松动(碰撞可能导致基座位移),用水平仪复测基座水平度(标准值≤0.1mm/m),若偏移需重新校准固定。

    • 查看外部线缆(如动力线、编码器线)是否被碰撞拉扯,线缆接头是否松动、破损,若有需更换线缆或重新插拔接头。

五、第五步:功能验证与复位(确认故障排除)

  1. 手动复位与参数校准

    • 若仅为轻微碰撞(无机械损伤,仅报 50029):进入 “故障诊断→报警日志”,选中报警后点击 “复位”,然后执行 “手动移动→关节运动”,缓慢转动各关节,确认无异常后切换至自动模式测试。

    • 若存在位置偏差(报 50042):需执行 “校准→关节校准”(部分型号需使用校准工具),重新标定各关节零点,确保位置数据与实际一致。

  2. 空载与带载测试

    • 空载测试:在手动模式下,执行简单运动程序(如关节点动、线性运动),监控电机电流、扭矩数据,确认无超限报警,运动轨迹平滑无卡顿。

    • 带载测试:若末端有负载,按实际工况加载(如抓取额定重量工件),运行典型生产程序,观察是否有位置偏差、扭矩异常,确保机器人恢复正常精度。

  3. 备份与记录

    • 故障排除后,通过示教器或 RobotStudio 备份当前机器人程序与参数(防止后续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并记录碰撞时间、原因、处理步骤及测试结果,用于后续预防性维护。

六、常见未解决问题的应对

  • 若复位后仍报 “电机故障”:需联系 ABB 售后检测电机绕组绝缘性、编码器信号,必要时更换电机或编码器;

  • 若机械变形(如法兰、连杆弯曲):不可强行校正,需由专业人员拆解更换受损部件,避免因校正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 若碰撞后精度持续超差:需执行 “绝对精度校准”(需使用激光跟踪仪等专业设备),恢复机器人定位精度。

通过以上流程,可系统定位碰撞后的故障点,区分 “软件误报”“机械损伤”“电气故障”,并针对性解决,确保机器人安全恢复运行。

收缩
  • QQ咨询

  • 电话咨询

  • 13175557688
  • 添加微信客服